【水發潤東】從“部門長”到“一把手”:水發潤東的“換位”實驗,讓管理“活”起來
分類:
企業新聞
作者:
崔玉彥、張瑾
來源:
發布時間:
2025-09-30
在水發潤東(山東)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,一場持續八周、別開生面的“角色互換”悄然落幕。不是劇本,不是演習,而是真實上演的“企業一把手”輪崗體驗活動。來自不同部門的負責人,輪流坐上“臨時一把手”的位置,深入公司管理的核心地帶,開啟了一場關于責任、視野與協作的深度探索。
為何要“換位”?——打破“部門墻”的破局之舉
在企業快速發展中,水發潤東的管理層敏銳地察覺到一個普遍卻棘手的“隱疾”:各部門如同一個個高效運轉的齒輪,卻容易陷入“部門思維”的孤島。生產部門追求效率,安全部門強調規范,行政部門關注流程……目標一致,但視角不同,溝通成本高,協同效率打折扣。“我們發現,有時候不是大家不愿意配合,而是‘看不見’對方的‘難處’,也‘想不全’決策的全局影響。”公司高層坦言,正是這種“信息繭房”和“視角局限”,催生了這場輪崗實驗。“讓聽得見炮火的人,也能看見整個戰場。”這是活動設計的初衷。通過讓部門負責人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親身體驗最高管理者的決策壓力與全局考量,從根本上打破無形的“部門墻”,培育真正的“主人翁”精神。
八周“沉浸式”體驗:從“執行者”到“決策者”的蛻變
活動期間,輪崗負責人不再是單一職能的“執行者”,而是要全面統籌公司運營的“臨時一把手”。每周輪換,工作交接后,他們便一頭扎進跨部門協調會、項目進度統籌、突發狀況應對以及一線協調等復雜事務中。
“過去,我只需要對生產目標負責。現在,我必須同時考慮安全紅線、人員調配、客戶交付、成本控制……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,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。”一位生產部門負責人在輪崗后感慨道,“這種‘牽一發而動全身’的壓力,只有真正坐在那個位置上才能體會。決策不再是簡單的‘做選擇’,而是要在多重約束下尋找最優解。”
這八周,是壓力,更是蛻變。輪崗者們在實踐中深刻理解了跨部門協作的必要性與復雜性。他們開始主動換位思考:當需要安全部門配合時,會提前溝通風險點;當需要行政支持時,會主動說明緊急程度和資源需求。曾經的“公文往來”變成了“主動協同”,曾經的“相互埋怨”轉化為了“相互理解”。
收獲的不只是能力,更是“一家人”的凝聚力
這場“換位”實驗的成果遠超預期。最直觀的是,部門管理者的全局意識和戰略眼光顯著增強。他們不再局限于本部門的KPI,而是能站在公司整體發展的高度去思考問題,決策判斷力和系統性思維得到錘煉。
更深層次的是,活動極大地促進了部門間的理解與信任。通過親身體驗其他部門的運作模式和挑戰,負責人之間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連接和工作默契。“現在開協調會,大家更愿意傾聽,也更愿意妥協和尋找共贏方案。”一位參與輪崗的行政負責人笑著說,“我們終于成了真正意義上的‘一家人’。”
多元化的管理視角也為公司注入了新活力。輪崗者們從不同角度提出的優化建議,如流程簡化、信息共享機制建設等,正在被逐步采納,推動著管理體系的持續完善。
不止于“一陣風”,讓“換位”成為常態
隨著活動圓滿結束,水發潤東并未止步。公司正著手將輪崗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為長效機制,例如建立定期的跨部門輪崗交流制度、優化高層決策的跨部門參與機制等。
“這不僅僅是一次人才培養活動,更是一次深刻的管理變革。”公司負責人表示,“它讓我們看到,激發組織活力的關鍵,或許就在于打破壁壘,讓每個人都能‘看見’全局。未來,我們將繼續圍繞集團戰略,探索更多干部培養與管理創新的‘水發潤東模式’,為集團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。”
從“部門長”到“一把手”,八周的“換位”之旅,換出的不僅是能力的提升,更是思維的破局與組織的新生。在水發潤東,管理,正因“看見”而變得更加靈動。